非常台 Very Taiwan

非常台 Very Taiwan 「一方風土,一地滋養」透過真正的食物、風土飲食、自然手做與體驗教學,認識分享台灣自然、人文與生活樣貌。

合作、活動、體驗教學請私訊或mail 至[email protected]

 #紅烏龍甜點12/25去了南投仁愛海拔1600公尺  #雲頂山峰 有機茶園,我喜歡大邴家的紅烏龍,茶湯自然清甜,除了品茗,也想拿來做甜點。大邴給了我茶包讓我回家試做,2025年首發甜點就獻給  #紅烏龍。之前我的  #鐵觀音奶蓋戚風 很受...
04/01/2025

#紅烏龍甜點

12/25去了南投仁愛海拔1600公尺 #雲頂山峰 有機茶園,我喜歡大邴家的紅烏龍,茶湯自然清甜,除了品茗,也想拿來做甜點。
大邴給了我茶包讓我回家試做,2025年首發甜點就獻給 #紅烏龍。

之前我的 #鐵觀音奶蓋戚風 很受歡迎,所以第一個想做的是 #紅烏龍奶蓋戚風,但戚風膨高對溫度很敏感,老烤箱鬧脾氣,我抓不準溫度,所以改做高溫烘烤的巴斯克。

用缽把茶葉磨成細粉後,深夜烤 #紅烏龍巴斯克 ,冰涼後,清早5點起床分切。
趁早無人打擾,還做了 #紅烏龍焦糖布丁,除了蛋奶液有茶,煮焦糖時也放了紅烏龍茶湯,我想要它吃起來茶香濃郁,烤好現正等涼中,等冷藏後明天再亮相。

順手做了早餐,是我很愛的 #蛋沙拉三明治 佐 #紅烏龍奶茶
不小心就被紅烏龍充滿的早晨~

#非常台生活文化工作室
#風土飲食 #自然手做 #在地體驗

 因為當水跤,有了與南韓哲學料理家  #正寬法師 一起料理,近距離觀察她和料理團隊的緣份。  #慈心大自然莊園 廚房寬敞,設備五星,他們摸索一下子就上手,但移地料理,諸多考驗。前一天備料,有機蔬果物流公司--福業,送來許多又大又美的菜蔬,我...
03/01/2025



因為當水跤,有了與南韓哲學料理家 #正寬法師 一起料理,近距離觀察她和料理團隊的緣份。
#慈心大自然莊園 廚房寬敞,設備五星,他們摸索一下子就上手,但移地料理,諸多考驗。

前一天備料,有機蔬果物流公司--福業,送來許多又大又美的菜蔬,我心中一直暗暗讚歎原來可以種出這麼大、這麼美的有機夢幻A級品。
法師一一將它們擺上桌盤點,一整桌豐饒,數大是美。
突然,她指著十分粗壯的牛蒡,意思是說粗壯的纖維太粗,她需要幼嫩的。時近中午,早市即將打烊,一組人馬緊急到處尋找去了,所幸最後尋著。

溫柔輕削外皮後,切成條狀,進烤箱烘烤,再以醬汁調味,鹹甜細緻。
這烤牛蒡是除了法師招牌拿手的 #滷花菇 以外,我最喜歡的一道菜。一般牛蒡我會拿來切絲涼拌、煮湯或炸成牛蒡脆片,沒想到烤熟竟也如此美味。
出菜時,與大自然莊園農場裏所種的 #黃梔果實染煮的蓮藕片 和 #沾芝麻的山藥 一起擺盤,而南韓沒有出產,她不熟悉但姿態造型很美的 #洛神葵 和農場小花則被拿來裝飾,兼顧食性與飲食之美。
這次有一些蔬菜是南韓沒有的,法師和團隊們會拿起來生食嚼嚼、詢問台灣的料理方法和吃法,對他們而言,都是現地即席考驗。

法師做菜是沒有食譜的,端看當下對食物的理解與感應,盡量保持自然原味。當你一口一口慢慢品嚐,即可 #感受來自土地和食材本身的滋味與能量。

記得法師在後來分享會中提到「本質」二字。
#彰顯事物與食物的本質,我想是法師料理提醒我的事。

#非常台生活文化工作室
#風土飲食 #自然手做 #在地體驗

 當  #正寬法師  #禪悅為食 餐會水跤的後座力太強,數日過去,我還沈浸其中。做料理的時候,我腦袋是有畫面的。法師說「滷香菇」由來時,我浮起她坐在溪邊為父親料理的模樣,和父親品嚐後安心的表情。還有在「禪悅為食」餐會和演講結束後的伴手禮都有...
02/01/2025



當 #正寬法師 #禪悅為食 餐會水跤的後座力太強,數日過去,我還沈浸其中。

做料理的時候,我腦袋是有畫面的。
法師說「滷香菇」由來時,我浮起她坐在溪邊為父親料理的模樣,和父親品嚐後安心的表情。
還有在「禪悅為食」餐會和演講結束後的伴手禮都有出現的一道小菜「醬漬柿乾」,法師說食材來自寺裡摘的紅柿,日曬風乾成柿乾。
腦袋浮現幾個畫面,台灣新埔裝在竹篩裏吸飽日光能量的紅柿(這是我的在地經驗,所以容易浮現)、還有法師在白羊寺摘柿子、日曬風乾的畫面。

那柿乾飄洋過海來台灣,混拌韓國大醬做成漬物,搭配小黃瓜,成了餐會中一碟小菜。
或許品種不同且天候較冷,韓國柿乾較為紅潤,水份較少更為濃縮乾燥,且口感更Q。
料理時,柿乾切塊,拌入大醬,以手混拌做成小菜,天然微甜的柿乾沾附鹹鹹辣辣的大醬,這是我從沒想過的吃法。
時間與風土,成就這道料理。

我因此上網搜尋了正寬法師出家的白羊寺,想知道白羊寺環境與紅柿長在樹上的樣子,找到幾年前一条和韓國觀光公社的影片,雖不見紅柿,卻見法師走來,始終如一的模樣。

料理串起了我和土地、和法師的緣份,今後,還是要取之自然,好好作菜。

圖1 是餐會中的醬漬柿乾
圖2、3 柿乾和醬拌照片是這次跟法師一起來台做菜的廚師 박송희 ,雖然語言不通,我拍了好多她做菜的照片,因此成為臉友
圖4白羊寺醬缸照片取自網路

The Last Dance  Raw開幕十年,若不是12/31最後一天Open House ,我恐怕無法一窺堂奧。工作人員領進門後,陳列Raw 十年來的食譜、工作人員群像和紀錄影像,進入餐廳,吸引人的是兩大座杉木曲線檯面,一是吧台、二是共...
01/01/2025

The Last Dance


Raw開幕十年,若不是12/31最後一天Open House ,我恐怕無法一窺堂奧。
工作人員領進門後,陳列Raw 十年來的食譜、工作人員群像和紀錄影像,進入餐廳,吸引人的是兩大座杉木曲線檯面,一是吧台、二是共享餐區(下方是隱藏式儲物櫃),我對這兩座曲線實木檯面深深著迷。

最後一天餐廳準備了許多小食,供大家自由取用。
主廚招牌牛肉麵、和牛滷肉飯
馬鈴薯泥佐烏魚子、魚子醬、鮭魚卵
酪梨米餅、生鮪魚米餅、牛舌
甜點是威化餅夾66號、57號雙色地瓜餡、巴斯克蛋糕、烤布丁和吉拿棒佐爆米花
飲料則是哈蜜瓜白酒和XX冬瓜茶。
(哈,品項太多記不住,沒吃到就偷拍別人的)

大家排隊找Chef拍照簽名留念,電視台也來採訪,我站在離出餐口最近的杉木曲線檯面共享區環顧四週,吃飽喝足才開始參觀,員工親切讓人問到飽。
某新聞台採訪工作人員時,我站在一旁聽,哪知她只問兩句皮毛,我索性接下去問,外場服務經理Kim說:Raw佔地200坪,廚房就佔了100坪,廚房是Raw的心臟,座位數約60,外場服務人員約20位,內場約40位,幾乎是1:1服務賓客。
外場最特別的是曲線杉木檯內的共享區,直接坐在廚房出餐區外頭,這裏是觀看內場第一排,chef 's table 也在此進行。
每一套餐約12-16道餐點,用餐時間為3.5-4小時。因為聽到吧檯人員香港口音,問她員工國籍,她說以亞洲人為主,該員已拿到中華民國國籍,也有馬來西亞人。

後來,在內場跟廚師Nicole 聊起Raw的心臟--廚房,百坪大的廚房,方正空間運用起來很有效率。熱檯區用的是IH爐,可同時加熱10幾鍋醬汁、特別的是最邊邊可以用備長炭直火燒烤肉類、海鮮。
工作檯、甜點區、地板一塵不染,連鍋子也刷得光亮如新,看不出是已經10年的廚房。
她說一天要打掃刷洗四次:剛上班時、午餐備料後、晚餐備料前、收餐後。並指著可以熱水沖洗地面的設備說它很厲害,大家輪流打掃,實習生一定要從學刷地做起。
最裏頭備料區有明火爐,該區設有厚實的防火牆,一旦有事可立刻關下不銹鋼門阻絕,偌大的冷藏冰箱倉庫、洗滌區、乾貨區、置物櫃、淋浴區和辦公室相連,這簡直是料理人的夢幻專業廚房。

聊著聊著,Chef江進來了,他站在出餐區微微聳肩彎腰背對著我,Nicole 說這是Chef 出餐時的招牌姿勢(是一種備戰、蓄勢待發的模樣)
廚房是跟時間賽跑的工作,我問她天冷時如何保持菜的溫度,她說速度很重要,一道餐是很多人分工而成,若動作太慢,Chef會在旁邊問:還要多久?壓力山大。
哈哈,我說我想起地獄廚神Gordon Ramsay,並說我見過許多Chef 對顧客很nice,轉頭面對內場就變臉了,廚房是風風火火的地方,火氣自然大。

我們談到在廚房工作需要紀律、團隊合作和高抗壓性、體力和熱情。
她30多歲,餐飲科系畢業、有10年工作經驗,來Raw一年多,我問要多久才能養成一位專業廚師,她說至少五年。
Chef 江的廚房工作節奏緊張快速、她說剛來的人要花一點時間適應,久了就會融入,工時長且是體力活,回家躺床10秒入睡。看得出來能在與世界接軌的廚房工作,學習很多,很累也很驕傲。

廚房牆面和出餐口上方貼著:
Taste Temperature Tempo
Save Time =Save Energy =Save Money
我想Chef江帶給台灣的,大概就是國際視野、世界級廚房的標準與SOP、在地與國際食材並用,培育新廚師和打開顧客對用餐體驗的想像。
The last dance不是結束,而是打開下一個人才孵化器。

#非常台生活文化工作室
#風土飲食 #自然手做 #在地體驗

31/12/2024

用7分多鐘的影像紀錄三天兩夜與 #雲頂高峰 的美好相遇。
雲海、茶園、夕陽、杉林、蟲鳥、烤火、茶席、咖啡、日出、楓紅...喜愛自然、友善土地的人們
See You Next Year~

#非常台生活文化工作室
#風土飲食 #自然手做 #在地體驗

 整整三天,深深沈浸在  #正寛法師 的世界裏,一起做菜、吃飯、聽講,誠如她所言: #料理即修行。頭兩天,跟在正寛法師身邊備料準備餐會,語言不通,所以更多是用眼看、用手做、用心體會、察顏觀色知其所以。料理團隊忙碌少言,身為水跤的我說最多的話...
30/12/2024



整整三天,深深沈浸在 #正寛法師 的世界裏,一起做菜、吃飯、聽講,誠如她所言: #料理即修行。

頭兩天,跟在正寛法師身邊備料準備餐會,語言不通,所以更多是用眼看、用手做、用心體會、察顏觀色知其所以。料理團隊忙碌少言,身為水跤的我說最多的話是:need help?
經過兩天廚房操練的動態修行,昨晚,我坐下來好好聽講,頭一句正寛法師就說:「我是出家人,不是廚師」

崇尚師法自然,法師說:「在『我』之前,自然早已存在」、「植物隨地、火、水、風孕育成長。然而,身體的地、火、水、風是什麼?」
身體(地)、人體70%的(水)、體溫36.5度(火)、風指的是身體的活動。
色受想行識,五蘊之中,行就是行動。
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認知能力與心意去料理,用心進食。
身體的能量來自食物,料理就是我的修行。
在當下感受植物能量和腦裏的知識做料理,透過料理傳遞自然和我的修行。
法被充滿,禪悅為食。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是一種自由。
儘管不是佛門弟子,原來,我與法師做菜的法門和心意是一樣的。

原本從以前的報導中就知道法師招牌菜「滷花菇」,這道料理必然會出現在餐會裏。前兩天在廚房滷製時,有位廚師切了一小塊讓我嚐味道,肥厚滑順的花菇被微帶鮮甜的醬汁充滿入味,我當時想:「原來就是這個口感和味道,讓法師的父親安心放生女兒,讓她出家」

從法師本人口中說這個故事就更有靈魂血肉了。
十七歲年輕少女因為媽媽往生,離家出走跑到寺廟裏,七年之後,因為買菜常常搭公車經過俗世的家,心想:「為什麼都沒有人來找我?」於是寫了一封信回家。
一個星期後,爸爸來了,在廟裏住了七天,跟女兒說:「你在這裏吃不到肉和海鮮,實在太辛苦了,要不要回家?」
法師帶著香菇和父親去了溪邊,為父親烹煮了「滷花菇」,父親品嚐之後便不再要求她回家。獨自返家的父親對法師的兄弟姐妹說,以後請你們用法師之禮對待你們的妹妹。一週後,父親往生。

整個晚上,聽的是真誠的料理心法,一種與自然天道相應的哲學與生活之道,我也會繼續努力前行。
這幾天受教了~
선생님 감사합니다 🙏

圖為「禪悅為食」餐會裏的 #滷花菇 和法師醃了七年的醬菜

#非常台生活文化工作室
#風土飲食 #自然手做 #在地體驗

 為了這場蔬食餐會,早在12月初, #正寛法師 來台灣拜訪了慈心大自然莊園和有機物流公司--福業,選定了一些當季的友善蔬果,她讚歎台灣的友善蔬果豐富又漂亮,尤其是  #官田保育水雉的菱角,昨天除了出現在貴賓的餐桌上,我們會後一起用餐時,她和...
29/12/2024



為了這場蔬食餐會,早在12月初, #正寛法師 來台灣拜訪了慈心大自然莊園和有機物流公司--福業,選定了一些當季的友善蔬果,她讚歎台灣的友善蔬果豐富又漂亮,尤其是 #官田保育水雉的菱角,昨天除了出現在貴賓的餐桌上,我們會後一起用餐時,她和團隊也吃得津津有味。

法師用當季蔬果做無菜單料理,前天見她一字排開盤整蔬果後隨即開出菜單,讓團隊們備料操作。昨天,大家很早出現在廚房裏各就各位,待過廚房的都知道準時出餐的時間壓力與緊張氣氛,連我都可以感覺法師嚴肅了起來,just fighting!

後場比起前場的精彩不遑多讓,出餐區一字排開碗盤陣仗很大。
首先,我們將炸馬鈴薯片、炸蓮藕片、炸海苔脆片放入碗中,再用白綢布包起成為 #韓國福袋,擺放於餐桌之上。接下來就是各種料理食材組裝、擺盤、出餐,眼見辛苦料理的蔬果食材們被好好對待與呈現,一切都很值得。
法師在前場說菜,我在後場進進出出忙碌沒聽清楚,有時法師不知說了什麼,只聽見賓客們發出「歐~嗯~哈~」的理解聲與笑聲,這一餐吃了三個小時。

廚房是體力活,吃飯不定時,下午4點,廚師和全部的志工們一起用了午餐。
與法師同桌吃飯時,雖然語言不通,我注意到法師的眼神有在觀察我夾了哪些菜和我吃飯的表情,哪些是我喜歡的,哈哈哈,她好可愛~而我終於理解這些食材最終呈現的滋味。

我喜歡法師的 #滷花菇,肥厚花菇吸收熬煮了許久的鮮甜醬汁,口感和味道好極了,好吃以外,還有個感人故事,這是她十幾歲出家後,為了前來寺廟擔心她的父親所做的菜,她父親一吃就安心了。

#芽菜蔬果沙拉,去皮醃漬過的小蕃茄和削很辛苦的橄欖型芭樂塊和花生芽、紫高麗芽搭配清爽鮮甜, #烤牛蒡 的醬汁調味也好喜歡。
#柿乾泡菜 、 #水泡菜 很特別,我沒想過食材可以這樣使用, #韓國野菜 水煮後涼拌調味也好吃、 #涼糕 則是我喇煮了很久才凝成凍狀,沒想到是用鹽、香油調味再涼拌,微帶鹹味的 #黑芝麻糊 也好吃~
以慈心大自然莊園農場裡的 #黃梔子染色蓮藕
,筊白筍、茄子、油菜花炸成天婦羅,新鮮蔬果自然甜美。

這次很深的感觸是 #飲食文化交流,他們會詢問一些韓國沒見過的食材如何烹調食用,如筊白筍、昭和草、菱角、洛神、水蓮...,再用自己的手法烹調,而韓國擅長的發酵醃漬,在這場餐會表露無遺。

撤場整理打包完已是天黑,我跟團隊擁抱告別,
法師跟我說謝謝,剎那間我想說擁抱太冒犯,就跟她握手了,哈哈哈,完全忘了雙手合十🙏

今天台中、台北各有一場正寛法師「禪悅為食」分享會,昨晚道別時,我說:See you in Taipei !
經過廚房實戰操練,這一次我要好好坐下來聽講~謝謝這一趟因飲食交會的美好旅程。

(以上菜名是我隨筆,非正式名稱,請以官方名稱為主)

#非常台生活文化工作室
#風土飲食 #自然手做 #在地體驗

 來自南韓白羊寺,尊重環境與食材、順應自然,以蔬食料理傳遞飲食哲學,《紐約時報》形容  #正寛法師 是「哲學家廚師」、Netflix榮獲艾美獎紀錄片《Chef's Table 主廚的餐桌》也為她拍攝過影片。上回為慈心大自然莊園培力時,聽聞正...
28/12/2024



來自南韓白羊寺,尊重環境與食材、順應自然,以蔬食料理傳遞飲食哲學,《紐約時報》形容 #正寛法師 是「哲學家廚師」、Netflix榮獲艾美獎紀錄片《Chef's Table 主廚的餐桌》也為她拍攝過影片。

上回為慈心大自然莊園培力時,聽聞正寛法師即將來台舉辦餐會,跟大師學習機會難得,立刻報名當小幫手。
昨日一早從南投仁愛鄉1600公尺茶園開車下山,直奔古坑慈心大自然莊園,一見到正寛法師,就知道她是位可愛可親的料理人。
慈心師兄為她獻上天然花草編織的桂冠,她笑得合不攏嘴,親切合照,也慈愛地逗弄撫摸農場裡的貓貓狗狗。

法師一行人早上去斗六西市場採買、還有福業送來和農場本身出產的新鮮蔬果,這些蔬果在法師巧手中堆疊排放,新鮮繽紛、豐盛美好,看著就覺得好迷人~

以在地新鮮農產料理交流的跨國工作很有趣。
雖然語言不通,但所有人全神貫注,仔細聽看法師示範如何切整食材備料。
法師和團隊們會詢問沒見過的食材,在我解釋時手撕一小葉嚼嚼試試氣味,了解台灣如何料理,再運用他們自己的料理手法。
我用簡單的英文解釋筊白筍是長在水中、類似竹筍鮮甜口感、昭和草是日本人用飛機灑種子的救荒野菜、洛神帶酸,可以糖漬也可以泡茶...一時間韓、中、英文交錯,有時我不自覺脫口而出一、兩個日文單字,哈哈哈~料理無國界,body language、心領神會就可以溝通。

百人餐會,前一天開始備料,從中午一直到晚上整菜洗切。跟年輕成員一起備料時,好奇問她幾歲?她說28,並指著另一位說她19歲,雖然年輕,但她們非常嚴謹,一絲不茍,依照法師示範過的sample 理菜切整。

法師寫著我看不懂的韓文,簡單開會後,大家各司其職,整菜理菜、裹粉炸薯片、蓮藕片,老菜脯熬高湯...後來有人拿鍋中水煮菱角讓我試吃,用手勢問我熟了沒?有人教我將芭樂去籽切削修成橄欖型後,拿一顆醃漬好的成品給我試吃,那是我沒嚐過的微酸甜滋味,有人把白菜和小松菜殺青、擠出水份,加入現打的辣椒醬料,做成隔日可食的泡菜,還手抓一小條讓我試吃,這簡直韓劇場景,好喜歡這種料理人的飲食交流。

慈心大自然莊園的體驗解說組很厲害,上回培力時我已領教過他們的功力,這次以布、木、植栽,場佈全都自己來。

辦餐會從來都不只最後擺盤呈現的結果,我很享受這種從無到有的過程,雖然忙碌瑣碎,腳酸手皺,但卻是一種孕育創作、蓄勢待發的心情。
期待今天的餐會~

#非常台生活文化工作室
#風土飲食 #自然手做 #在地體驗

2個月前在夥房受  #雲頂高峰 大餅之邀,到他和父親位於南投仁愛鄉的有機茶園一訪,一夥人在聖誕節成行。霧社之上,產業道路僅容一台車,隨高度爬升,茶園、溫室、梯田、台灣杉森林、草莓園...,台灣雖小,卻永遠有我不認識和沒去過的地方。海拔160...
27/12/2024

2個月前在夥房受 #雲頂高峰 大餅之邀,到他和父親位於南投仁愛鄉的有機茶園一訪,一夥人在聖誕節成行。

霧社之上,產業道路僅容一台車,隨高度爬升,茶園、溫室、梯田、台灣杉森林、草莓園...,台灣雖小,卻永遠有我不認識和沒去過的地方。

海拔1600公尺,雲頂高峰,11月剛採完冬茶,茶樹現正休眠中,開著茶花吸引蜜蜂採蜜,仔細看葉片被蟲囓出許多小洞,遍地野草,1月份會翻土化為綠肥,友善茶園生機盎然。
高山茶園坡度陡峭,我每次邊看邊想,年紀大的採茶班到底怎麼站穩採茶?

日照溫差、雲霧繚繞, #風土氣候 與 #製茶工藝 造就茶的風味。大餅是農夫、也是製茶師,還有調酒師的工作經歷,這些讓他的感官更為敏銳。
我們喝著冬茶、紅烏龍茶,我超喜歡他家的紅烏龍,溫潤清香甘甜,跟鹿野紅烏龍很不同。台灣製茶工藝為人稱道,每一處茶園都有自己的風味。

白天氣溫十多度,陽光照得人暖洋洋,拜大餅和夥伴所賜,上山三天不是在品茶、品咖啡、品酒、就是在茶園、杉林裏走路、擺茶席、烤火、看日出、雲海、星光...
山中無甲子、寒盡又一年,一座山,蘊藏各種生活可能。

#非常台生活文化工作室
#風土飲食 #自然手做 #在地體驗
#非常台到你家

 #無礦Mineless無礦之後,會有什麼?山仍在、植物仍在、巨石仍在、三峽河依舊,礦業事務所三棟主建築見證30年煤礦黑金歲月,人離開以後,闊葉樹成林、姑婆芋遍地,有的樹佔了房,根結盤錯嵌入牆面,30年荒煙蔓草,我可以想見活化老礦場建物時,...
26/12/2024

#無礦

Mineless無礦之後,會有什麼?
山仍在、植物仍在、巨石仍在、三峽河依舊,礦業事務所三棟主建築見證30年煤礦黑金歲月,人離開以後,闊葉樹成林、姑婆芋遍地,有的樹佔了房,根結盤錯嵌入牆面,30年荒煙蔓草,我可以想見活化老礦場建物時,人們披荊斬棘,才得以重見天日。

產業道路上轉彎處隱暐的入口,兩道煤炭牆迂迴,整理過的小徑兩旁是姑婆芋、月桃、大樹,還有開著花的 #台灣油點草,我喜歡這樣保有原生自然的景觀,店狗憨吉汪汪叫告知有人來訪,朋友探出頭歡迎我們,帶起導覽。
A棟靠山壁的牆隙,安放插了鋼筋的植生袋,有人說像大形釘書針,牢牢穩固山壁,牆壁一排枕木,中間夾著管線,引流山水進入沿牆開的小溝曳水, 山區多雨時,屋內小溝也成湍流。

傍著山勢,三棟建築錯落,圍出了一個戶外三角空間,建築師額外做的事不多,只在2樓處搭鐵橋連結A、B棟、以鐵片圍出圓形空間,仰望樹影天光。

B棟一樓保留當年礦場工作內凹基座,安放通往礦坑口的大型絞鏈,樓下是巨大的泥柱工作區,唯二與礦場相關的是懸掛於牆,用毛筆寫的工作守則。

每棟建築大開窗、C棟保留辦公室的木窗,甚至打掉部份樓地板水泥採光,宿舍天花重做木作椼架,外頭的平台可以眺望三峽河與對面的山,(對面山林裏也藏了一座礦)、鍋爐室修了一座大浴缸,而未修繕的宿舍區屋頂留給了樹枝伸展的空間...(這很自然洋行啊)

導覽完,招待了 #煤炭司康 和三峽友善種植的 #蜜香紅茶,哈哈,建築人經營空間,果然形象很一致,我們熱烈交談後自由遊走。
好半天,我和夥伴來來回回、上上下下,留連迷走在每棟建築與自然之間,與常駐的Ni交談,相互分享對此地的想像,礦務退場之後,山林自然裏的空間,如何轉化運用是有趣的課題,思緒與談話一同奔騰。

空間是容器,因為「無」,可以包容萬物,而有了各種可能。

僅憑印象記憶空間,或有錯置,但無妨,我期待它在山林裏慢慢長出新生命,曖曖含光。

#非常台到你家

喜樂祝福的季節,用台灣原生種土肉桂葉 做  #土肉桂蘋果塔 和  #土肉桂香料熱紅酒(不酒者改成葡萄汁),祝大家聖誕快樂平安! #非常台生活文化工作室 #風土飲食  #自然手做  #在地體驗
24/12/2024

喜樂祝福的季節,用台灣原生種土肉桂葉 做 #土肉桂蘋果塔 和 #土肉桂香料熱紅酒(不酒者改成葡萄汁),祝大家聖誕快樂平安!

#非常台生活文化工作室
#風土飲食 #自然手做 #在地體驗

大學唸的是歷史,在那個年代,以「台灣」為名開課的學分不多,我只修過3學分「台灣史」、3學分「田野調查」、2學分「台灣土著族歷史與文化」以及去建築系修2學分「台灣傳統建築」。我不是用功的學生,所認識的台灣多從走跳田野、道聽途說,再回頭搜尋印證...
22/12/2024

大學唸的是歷史,在那個年代,以「台灣」為名開課的學分不多,我只修過3學分「台灣史」、3學分「田野調查」、2學分「台灣土著族歷史與文化」以及去建築系修2學分「台灣傳統建築」。我不是用功的學生,所認識的台灣多從走跳田野、道聽途說,再回頭搜尋印證史料而來,但也不嚴謹就是,歷史為我打開了一扇窗。記得同學虧我:「你是畢業之後才開始學歷史」🤣

因為喜歡與佩服原住民傳統生活智慧與文化,多年來,一有機會我便在全台原住民部落走跳,結交許多原住民朋友,甚至他們給我取阿美族名、排灣族名,這是對我最大的認同與肯定,雖然我不是原住民,但有原民靈魂,以了解原住民文化為榮為樂~(我媽居然說:你天生黑肉底,有像原住民餒🤣)

2020年上旗文化出版「生活在文化裡的好手藝」,我自告奮勇訪談書寫幾位原住民受訪者。猶記當時南澳泰雅家屋 Pisuy 說:「2016年他們蓋家屋時有一百多人次來幫忙,其中很大比例不是原住民,他們是跨越種族血緣的家人」,甚至後來她在家屋開傳統地織課,從採苧麻、刮麻捻線、染色等材料處理開始,也多有漢人來學,我們一致認為 #文化認同與血緣一樣重要。

我喜歡往部落跑,向部落Ina、Vuvu學習,也曾為復興區泰雅族、北漂阿美族上課,用傳統食材接軌現代生活。今年10月,秀娟老師邀我在「都市原住民策略聯盟」計劃中為小學生開設 #原住民食農與美學教育,每回上課,我上山下田採集各種原民常用植物帶到課堂,想著都市原住民小孩不在原鄉,沒有同樣的生活環境,我要竭盡所能,讓他們聽得到、看得到、摸得到、聞得到、吃得到,以五感體驗認識自己的土地與文化。

昨天原策盟「原住民學生歲時祭儀」成果發表,非常巧合地在我小學母校舉行,一進校門便看見以原木、桂竹與黃藤新建的家屋、穀倉和瞭望臺,那是我很熟悉的南澳泰雅家屋樣式,一進屋是木頭香氣,地上有燒痕,因為太新還沒有煙燻味~

前一天採集了海金沙、香蕉葉、月桃葉與果、土肉桂葉、構樹葉、血桐葉、刺蔥、搭配來自泰雅族和排灣族的各式小米、阿美族的檳榔葉鞘石頭火鍋、阿美族竹杯、竹湯匙、樹皮布、跟平埔族老師學的月桃袋、跟銅門太魯閣族買的小山刀,還有阿美族藝術家陳豪毅所編的藤編籃,加上阿美族媳婦 李唯嘉老師編的情人袋、織帶與織布一起佈展,現場還有二股編手環體驗,原住民各種自然材質應用與生活美學一覽無遺。

同學們玩 #文化體驗 闖關,玩得很高興,而我也注意到那些來參加編織體驗的原住民父母、民意代表們也玩得很高興,因為這些都是他們兒時回憶,原住民的織品色彩如此繽紛美麗,讓人愛不釋手,這就是鄉愁~編繩編著,我總忍不住問他們是哪一個族群?沒有意外,阿美族最多,其次是泰雅。

觀摩其他學校的攤位之後,才知道各校臥虎藏龍,讓我更驚訝的是,除了傳統手作教學,也有用電腦、桌遊、VR等現代科技認識傳統漁獵與野菜文化,真的好先進!
看見許多人為原民教育而努力,真的很高興。
或許我們來自不同族群,但都是台灣人!

#非常台生活文化工作室
#風土飲食 #自然手做 #在地體驗

 #歸園田居受新朋友邀約,拜訪一處慈心認證、友善耕作、在緩坡丘陵上的農場,她帶我走路認識環境與鄰居,才知道各行各業嚮往田園樂且身體力行的人如此多。她經營農場裡的木工教室,工具板材一應俱全,擺放整齊,山裏幽靜,草木扶疏,環境美極,我都想在這裏...
20/12/2024

#歸園田居

受新朋友邀約,拜訪一處慈心認證、友善耕作、在緩坡丘陵上的農場,她帶我走路認識環境與鄰居,才知道各行各業嚮往田園樂且身體力行的人如此多。

她經營農場裡的木工教室,工具板材一應俱全,擺放整齊,山裏幽靜,草木扶疏,環境美極,我都想在這裏做木工了。她還自種菜蔬、養雞,蛋價飆漲的那些時日,她實現雞蛋自由,冰箱裡打開都是雞蛋,她女兒開玩笑說:「我們窮得只剩下蛋」

鄰居也是臥虎藏龍,有人種菜、有人種花、種香草、種果樹、養蜂、養動物....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實踐。
做園藝的鄰居是退休園藝老師,他們給我看年節應景的百合、蘭花、長得像玫瑰的 #玫瑰百合、兔角蕨和蘭花做成的組合花圈、浸杭菊酒....我們相談甚歡,鄰居太太隨手拈了幾朵 #金絲皇菊 讓我回去泡茶,人也太好。
我們沿著農場緩坡一路走,4公頃的地有原生雜林,也有整理修剪過的草地、楓香、櫻花、肖楠、松...我沿路撿了些松果,直說看得出來他們常常除草,農場維持得很好。

中午吃的是來此做木工的會員太太所煮的臘味飯、炒刈菜、客家小炒、蔥蛋、蒜炒豬肉與灑上芹菜、香菜、金門兩百年存德中藥行白胡椒的金門魚丸湯,使用的幾乎都是農場菜蔬,邊做木工,邊享用這些美味佳餚,也太有口福~

新朋友說她中年回歸田園,簡單生活,享受田園之樂,常常忘了時間。回家後,我想起了陶淵明的 「歸園田居」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園,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祝福大家都能實現想要的生活❤️

#非常台到你家
#世界很小居然在台灣遇見金門存德中藥房家人

 #淹水兩個月之後兩個半月沒開業,還是偶而會去南勢湖打掃非常台,房子沒人,久了會蒙塵且蜘蛛結網、昆蟲進駐。掃掃地、擦擦桌椅,被第二個颱風吹破兩扇玻璃的露臺被東北季風灌入,布幔翻飛、落塵滿地,窗外筆筒樹強健的葉脈都快沿窗隙而入,灶窯邊竹圍崩落...
19/12/2024

#淹水兩個月之後

兩個半月沒開業,還是偶而會去南勢湖打掃非常台,房子沒人,久了會蒙塵且蜘蛛結網、昆蟲進駐。掃掃地、擦擦桌椅,被第二個颱風吹破兩扇玻璃的露臺被東北季風灌入,布幔翻飛、落塵滿地,窗外筆筒樹強健的葉脈都快沿窗隙而入,灶窯邊竹圍崩落,沒人整理的房子真的容易破敗。
但鴨鴨長大了,依然悠游生態池中,每次我在風雨中見牠們一如往常,就覺得人類很脆弱。

聽子晴姐說,前些天她去工具間取物,開門見一肥滋滋 #錦蛇 窩在水桶裡睡覺,她當下鎮定安靜關門,過了幾天再看已不見蹤影,我說她好冷靜,要我一定哇哇叫~
那隻蛇是常住戶,彩田的人、一些客人見過牠,而我兩年多來只見過牠一次,在草叢裏緩緩蛇去,露臺旁還留有牠很粗很長的蛇褪,我們知道彼此的存在,但互不侵犯驚嚇。
土蜂、 #黃腳蜂 也是,每次跟客人說:「這裡很自然,別噴香水招蜂引蝶,別亂揮手趕牠,你不犯牠,牠不犯你。」以前從養蜂人學到:別擋住牠進出飛行動線,牠們不會貿然攻擊。

冬天少蛙蟲鳴,我聽見 #翠鳥 銀鈴式的聲音,因為這叫聲,每次牠一來我就知道,眼光一搜,便見牠停在生態池水蠟燭之上,顏色依然亮眼。田埂上有隻 #蒼鷺,跟其他成群鷺科不同,牠是身形稍大、獨來獨往的存在,秋冬常見牠孤隻身影。天空盤旋著一隻 #大冠鷲,牠也是山上常住客,還抓走我們好幾隻雞。
穿雨鞋去靠近後山的雞舍,地上還是很泥濘,因為水排得很慢,地還很溼,雞被移走了,金棗樹結了一些果,我摘了一些變黃的 #金棗,以前這些金棗樹可是結實纍纍,每次客人來,採也採不完。

冬日本蕭瑟,生態池邊除了芒草,居然冒出淡紫色的 #仙草花 (從何而來?),已經有人開始清理被淤泥填滿的稻田,為來年春耕準備。
之前水淹房舍挖出來的淤泥被拿來填平菜園,陳大哥開溝作畦,灑下菜籽,也已冒出小苗。
被水淹堆了1公尺高淤泥的菇寮,清理之後也在日前進了太空包,這比以前慢了近兩個月,鄰居阿媽說這也沒辦法~
雖然復原緩慢,值得高興的是:情況是在往好的方向前進~

去阿媽家聊天,她說我沒開店很冷清。
偌大的南勢湖田區只有她家、鄰居和我四個人,少一個就覺得稀微。
記得中秋節前夕辦戶外餐會活動,邀了他們一起來吃柚子酥、賞月,跟我的客人聊天打成一片,晚上七點多不到八點,他們說要回家睡覺了,誰知那一次是今年最後一次開店,意外總是在沒有心理準備時悄然而至。

這幾個月不斷有人私訊訂位,連1月都有人想預約,但我總回:「抱歉!金山淹水完目前正在整修,沒有營業喔」
有人會給予祝褔、加油打氣,有的人會多問一句:「什麼時候整修好?」
因為一些難以對外說明的因果互相牽動,我真的不知道~或許明年見,或許不見。
然而,我在哪裡,非常台就會在哪裡~這是我唯一知道的事。

#非常台生活文化工作室
#風土飲食 #自然手做 #在地體驗

上週聖誕餐桌之後,我把在慈心大自然莊園採的二葉松、苦楝果實和在石壁山上撿的柳杉毬果帶回家,加上前陣子幫小學生上課後開始自然乾燥的土肉桂葉,還有家裏原有的裝飾,隨手一擺就很有聖誕風情。許多年沒有買聖誕裝飾,現有的都是20年前買的,每年時間到了...
18/12/2024

上週聖誕餐桌之後,我把在慈心大自然莊園採的二葉松、苦楝果實和在石壁山上撿的柳杉毬果帶回家,加上前陣子幫小學生上課後開始自然乾燥的土肉桂葉,還有家裏原有的裝飾,隨手一擺就很有聖誕風情。

許多年沒有買聖誕裝飾,現有的都是20年前買的,每年時間到了拿出來,加上這幾年收集的植物花果種子,做花圈、做餐桌擺飾過節氣氛好濃厚,花市花材貴森森,這幾年我都直接採集大地的禮物,又美又自然~

今早做 #馬鈴薯烘蛋 早餐,洋蔥、馬鈴薯、蛋以橄欖油煎到微焦香甜,簡單豐盛美好,冬天就是要吃香香熱熱的食物啊~
今年聖誕, 非常台沒開門,那就自己玩吧~

#非常台生活文化工作室
#風土飲食 #自然手做 #在地體驗

17/12/2024

竹林、柳杉、古道、雲海、日出
雲嶺之丘 療癒之森
My Trip in Formasa Taiwan❤️

#非常台生活文化工作室
#風土飲食 #自然手做 #在地體驗
#雲林 #石壁 #雲嶺之丘 #木馬古道

 去了石壁,才知道這裏很美,也才知道這裏在雲頂之上,像天上人間。雖然地址在雲林古坑,但從古坑的平地上山,還要一個多小時,它位於雲林、嘉義、南投交界的山區。確定了要去的地方,搜尋附近住宿時,看到  #雲嶺山屋,想說它名字很美,視野也好,老闆人...
14/12/2024



去了石壁,才知道這裏很美,也才知道這裏在雲頂之上,像天上人間。
雖然地址在雲林古坑,但從古坑的平地上山,還要一個多小時,它位於雲林、嘉義、南投交界的山區。確定了要去的地方,搜尋附近住宿時,看到 #雲嶺山屋,想說它名字很美,視野也好,老闆人也好,接受我一個人入住,還泡了油菊茶,等我摸黑上山。
第二天一早才看清楚附近環境,滿山是茶園、柳杉、孟宗竹林,和其他花草農作物的梯田,早餐自理完,展開一天山行。

第一次知道九芎也可以如此巨大長成神木,一旁蓋了小廟,問廟裏阿伯 #九芎神木 多少年了?他說很久了,因為九芎每年只長大一小圈,現在樹幹這麼粗,所以很久,它被雷劈過、被火燒過,樹幹是空心的,但它還活著,春天會長葉。
我這時才想起九芎就是樹幹光滑,連猴也不爬的九芎啊~因為太巨,我一時沒連想到。

驅車到海拔1600多公尺的茶園,步上茶園裏的觀景臺,終於知道為什麼叫 #雲頂之丘,因為登高望遠,環景360度,遠山和茶園下方就是雲海,天氣清朗時,可以眺望南投、雲林、嘉義,還有蜿蜒濁水溪、玉山群峰...但此時只有雲海,但也美極了~
早上只有一名山友,我們共享這片美景,我詞窮一直說:「好美,這太美了吧~」、「可惜看不到濁水溪」
他說:「雲海才剛剛漫過來遮住濁水溪,遮住那些醜陋的房子也不錯」
開闊的視野、很美很美的山、雲海、竹林與柳杉。

往回開了一小段,路邊停車,開始走路健行。
後來拿到地圖,才知道這裏有許多車道、林道、古道是互通的,看你的體力,走多遠是多遠。
慢慢走,沿途是柳杉林和孟宗竹林,空氣清新冷冽,秋冬真的很適合來中南部郊山走走。
走到 #五元兩角,是孟宗竹蓋的涼亭群,回程走出去時,每個涼亭裏都有休息的人,像一個個小包廂。
雲林縣政府這幾年努力疏伐整理這裏的柳杉林和孟宗竹林,成了一個自然療癒的竹創基地,也辦理相關森林療癒的活動。
我走 #木馬古道,入口是建築師用竹子和當地石頭蓋的涼亭,隨即走進孟宗林中,緩步上升,腳踏泥土表面帶葉的步道,眼看滿山竹林,身心真的很療癒。
走上稜線,寬闊平坦,滿眼竹林,出竹林,眺望山景,真的很美~(美到我詞窮,只能一直說好美)山上的指標還沒做好,遇岔路,我與山友查網路地圖,又問其他方向來的山友才知步道是互通的,可以一直走到高興為止。

這幾天山林療癒基地辦活動,下山時,遇見參加活動和來健行的人(這是為什麼我要住山上,早起走步道的原因,人來時我已準備下山),交會時瞥見其中一位外國女生正在撿地上的吸管塑膠套,塞進自己的包包。
我汗顏了,想想之前跟外國友人在台灣旅行時,他也是邊走邊撿垃圾,我都覺得羞愧,為什麼在那麼美麗的山林裏要丟垃圾,舉手之勞並不費力啊?
人需要自然,但自然並不需要人類,也不需要垃圾~

肚子餓了,下山在活動農產攤位買滷豆干加辣油,坐在柳杉林中享用, #在山上吃東西特別好吃,吃一吃還撿了柳杉小松果。
後來,跑去跟老闆買辣油,稱讚她做的真好吃~巧的是老闆說她假日都在九芎神木擺攤,下次來還要跟她買。
走車道去取車,路邊竹亭賣小農作物和餐飲,見牌子寫著: #山上竹筍湯,想到此處都是竹林,竹筍湯應該很棒,點了一碗來喝,竹筍爽脆,加福菜提味,醃漬過的酸和筍子的甜,熱熱的真好喝~
本以為是孟宗筍,問老闆是什麼筍,她說孟宗竹產冬筍,這是麻筍,用山泉水一直沖掉苦味再煮,問酸味來源,她說除了鮮筍,也加了醃過的酸筍,那個酸我好愛。

跟老闆說我吃不下了,但想吃她的 #招牌苦茶油雞,可不可以點一小份就好,她說至少要買200元,吃不完可以打包,當我看到用苦茶油煸得酥脆的老薑時,就知道一定好吃~嚐了兩口,肚子塞不下,只能打包帶走。
坐在竹亭喝湯時,後桌有人泡茶,老闆、老闆的朋友、來山上健行的老太太、為活動站崗的警察,聽他們聊天很有趣,他們說著草嶺崩落的石頭和其實每年山都會位移一些些....,靦腆的年輕警察後來還載老太太一段路去坐車...
上山皆朋友,這是台灣人的善良。

開車下山時,太陽出來了,眼看茶園有光,一團流動的雲,立刻路邊停車。
一下車,遇見早上在竹林裏見過的老太太,她對我說:「你來的正是時候,有雲海~下午這時間剛剛好」
問她從哪來?怎麼從山上走到這裏?
她說從斗六搭台灣好行來爬山,已經摸得熟門熟路,所以知道可以從步道接產業道路走下來。
我見她一個人,身體又很硬朗,問她幾歲?
她居然跟我說六歲!又說人生七十才開始~
車來了,她走了,我才認真欣賞陽光下的風起雲湧,真的好美~

山不在高,有景則美。
開車下山的時候,民宿老闆發來訊息,我說春天要帶家人來包棟賞櫻,這裏真的很美~言語無法形容
Formosa Taiwan❤️

#非常台生活文化工作室
#風土飲食 #自然手做 #在地體驗

 5點多起床,6:30出門,天空陰雨,車過火焰山之後出太陽,大安溪是晴雨分界。過古坑綠色隧道、柳丁園、鳳梨田、芭樂園,才9點初就抵達剛開門的  #慈心大自然莊園 。晨曦中萬物甦醒,寧靜詳和充滿生機,農場裡的人正在澆水整地,很羡慕在這裏上班的...
13/12/2024



5點多起床,6:30出門,天空陰雨,車過火焰山之後出太陽,大安溪是晴雨分界。
過古坑綠色隧道、柳丁園、鳳梨田、芭樂園,才9點初就抵達剛開門的 #慈心大自然莊園 。

晨曦中萬物甦醒,寧靜詳和充滿生機,農場裡的人正在澆水整地,很羡慕在這裏上班的人,而我只陶醉了一下下,就速速上工。

這次來,是要 #用農場裡的蔬果做蔬食料理,也是 #田園體驗活動設計培力工作坊。
先請他們調查農作物,再以聖誕為主題,開好菜單,請他們事先準備食材,而我一到,放下物品,隨意在農場裡走動採集,二葉松的松針、酸橙、苦楝金黃色的果實、西印度櫻桃紅果、月桃果、香草、可食花卉和我帶來的松果、蠟燭...鋪上桌巾,紅紅綠綠的植物往桌上一擺,就很有耶誕節氣氛~

分組完,解說體驗組去採集,直接在旁邊打一桌,創作更多的造型,不愧是地主隊,各種花花草草果實都出現了,好厲害~
餐飲組則瘋狂備料、教菜、煮菜,大自然莊園有五星級專業廚房設備,蒸烤爐上火好快,羡煞我也~
午餐大家一起享用
花椰菜濃湯、油漬蕃茄義大利麵、 #聖誕花圈披薩、奶油白菜燉飯(使用農場糙米)、土肉桂香料果汁、土肉桂蘋果派,幾乎都是農場有種的作物,這是邊做、邊學、邊吃、邊分享的啟發餐桌。

下午分享自己做田園體驗活動的思考與設計心法,以 非常台 Very Taiwan 為例,我怎麼想、怎麼做,趁機把這幾年做過的事回顧一遍,也問他們自己認為的農場優勢、核心和成功吸引人來要素是什麼?
沒有什麼比引導並激勵員工去想、描繪自己的未來並拋磚引玉提供可行的經驗與方法、鼓勵團隊發揮專長彼此串連、去做去實踐更為有效的工作坊了,希望他們收獲滿滿。

有一天,這個美麗友善健康喜樂的莊園會開出獨一無二的花,祝福~

#非常台生活文化工作室
#風土飲食 #自然手做 #在地體驗

Address

<<not-applicable>> 
Xinbei
111001

Opening Hours

Friday 11:00 - 18:00
Saturday 11:00 - 18:00
Sunday 11:00 - 18:00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非常台 Very Taiwan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非常台 Very Taiwan:

Videos

Share

Category